《生活黑客:系统化生存及其反对者》 2019.3

1
时刻思考,自我完善

万维钢精英日课3


黑客思维:

系统思维的升级,破解系统的思维!


为什么有“生活黑客”?

出现了“创新阶层”


  • 个人主义:自我决断
  • 理性:从原理出发,寻找底层规律,不受情绪干扰
  • 实验:想到就去做,在试错中反思进步
  • 系统思维:理解系统,才能优化与破解

只要你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小窍门,以极客的精神钻研,特别是愿意把你钻研的成果跟人分享,你就是一个生活黑客。


“生活黑客”的时间管理

  • 时间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:“蔡格尼克效应(Zeigarnik effect)”的心理学效应 ———— 没有完成的任务,会给我们带来精神压力。

戴维·艾伦(David Allen)———— GTD(Getting Things Done)方法 ———— 系统的精髓:Done。 Done只是手段,解决精神压力的手段。

用清单记录(外部系统)要完成的事,心如止水的去完成(头脑不去记忆,而是思考)。

  • 时间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二:“要事优先”。

重要与紧急四象限,永远问自己在做的事是不是重要的。

  • 不重要的怎么办?

尽量外包,请别人帮你做事。


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 —— 所谓时间管理,或者是善于交给外部系统,或者是善于交给别人


“生活黑客”的效率管理(提高个人生产力)

  • 原则一:提高工作的“意愿”

意愿 =(期望×价值)/(冲动×延期)

期望:制定合适的目标
价值:赋予事情更重的意义
冲动:不去分心其他的事
延期:马上就做,可视化进度

  • 原则二:避免干扰

所谓抗干扰,本质上是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之间的冲突。

避开可能的干扰。把手机拿走,清理桌面
许诺自己一个回报。小奖励。
找人监督。不完成惩罚。

“番茄工作法”。本质是个人管理,个人自律管理。


“生活黑客”的物品管理

  • 多些给自己赋能的工具

  • 精要主义

你不应该接受生活的默认方式,你应该按照自己的设计去生活。不被外物所控制,对生活有一种掌控感。


“生活黑客”的健康管理

  • 拿自己做实验

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方式。

  • 量化自我

用工具记录。客观化。对自己的掌控感。


淡泊明志,克己正心


行动

  • 工程化,先行动,再完美。先有一个alpha版本,再不断完善。

  • 做事前先考虑意义,多考虑时间累积的价值,这样才能完成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。给这样的事一个进度表。

  • 每天定时称体重,购买跑步心律手表。

  • 晚上冥想

《生命视角:完成达尔文的革命》 2019.2

1
演化思维,演化是生命的天道

This View of Life: Completing the Darwinian Revolution

进化生物学家戴维·威尔逊(David Wilson)


如何把演化思维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?


演化思维与物理学思维有什么区别?

  • 设计和天然

在演化中提高适应度,是终极的、也是唯一的设计来源。所谓“适应”,简单地说就是有利于生存和繁殖。某个东西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,因为这个样子有利于拥有它们的生物存活繁衍到今天。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东西,很可能就存活不了。这就是自然选择思维。

物理学可以解释的:雪花为什么是六棱形的


演化思维的四个工具:

  • 功能。有什么用?
  • 历史。如何一代代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?
  • 机制。物理机制是什么?
  • 成长。如何生长出来的?

重要的是前两个工具————功能与历史


成长,是一个步步惊心的过程。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外界环境的正确刺激和配合。

基因是软件,环境是输入信息。“严格的灵活性”

例:

  • 眼睛的成长:需要外界环境匹配。近视的原因:缺少大自然环境的刺激。
  • 免疫系统的成长:需要接触环境中丰富的菌群。

群体选择理论————为什么世界一直会有好人和坏人

“群体中的自私打败无私。无私的群体打败自私的群体。除此之外都是注解而已。”(Selfishness beats altruism within groups. Altruistic groups beat selfish groups. Everything else is commentary.)

例:

  • 癌症。本质上是人体细胞的群体演化问题。正常细胞就是普通人,听话、老实,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该死就死了。而癌细胞,则是坏人: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,不惜抢占别人的生存空间,不管不顾地扩张。坏人的本质:坏人专门跟自己人竞争,只在乎个人不在乎群体利益。坏人的眼界太窄,竞争的层次太低。
  • 能下蛋的母鸡。好斗。所谓“优秀的人”,其实并不能组成优秀的社会。是战斗母鸡和温顺母鸡搭配才能组成优秀的社会!

“先天性”与“适应性”

  • 先天性:包括与生俱来的基因编码和世代传承的文化模因。先天性的东西是不自由的,很多表现为潜意识的行为。你可能每天都在这么做,但是不自知。
  • 适应性:在基因编码和文化传承之外,你后天主动适应当前新环境的行为。适应性的东西,是你可以自我改变的。

我们的很多行为,其实都是先天决定的。
例:太平洋树蛙。看似是不同的行为,其实是同一个编码。蝌蚪,生活在基因编码的枷锁之中。

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基因的枷锁 —— 这些都是演化留给我们在富足或者艰苦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———— 只是有些人幸运地开启了正好适合的基因表达而已。

富足环境下的应对策略和艰苦环境下的应对策略,其实每个人的基因里都有 ———— 只是一个开启问题而已。

人生而自由,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————卢梭

从自由不自由的角度来说,基因带给我们的是枷锁。但是从生存的角度来说,基因决定的行为模式其实是我们的生存本能,是预装的软件,是出厂设置的技能点。


文化,是人类最大的一个群体选择优势。文化是人群社会合作的产物。得有人创造,有人记录,特别是有人愿意教,有人愿意学,文化才能积累起来。

文化,其实是一个意义系统。这个系统的输入,是环境信息;输出,是告诉你应该干什么。这个系统在基因本能之外,又给了我们另外的生活目的。它告诉我们在基本生存需求之外,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应该追求。

文化是对人的赋能,文化让人更自由了。


学新东西,得跟继承的旧东西配合才好。

例:免疫系统。利用淋巴细胞生产抗体对细菌做标记,再通过“预装”免疫系统杀死细菌。免疫系统的适应性,是用自身的演化来实现创新,它是在不断试错中自发地掌握新东西。


人的传承:

  • 我们传承的其实不是哪个特定的行为模式,而是各种写满了 “IF……THEN……” 的程序。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开启不同的行为模式。
  • 文化可以改变我们。人有文化,文化能提供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观。
  • 人还有创新能力。最好的创新,应该跟本能相配合。我们的确有选择的自由。但是,与其选择压制本能,不如选择利用和引导本能。

借助群体的力量:

在个人、群体和社会这三者之间,真正占到基础性地位的不是个人,而是群体。

你的首要身份不是自己,而是你所在的群体的一员。

基因给我们的设定,就已经默认,我们是生活在合作性的、紧密联系的群体之中。

让系统是一个可以自我创新迭代的系统。


学习 = 突变(variation)+ 选择(selection)

突变就是你要在各个方向上多尝试新的做法。选择就是如果尝试的结果是正面的,你下次就加强这个做法,如果尝试结果是负面的,你下次就不这么做。
在“选择”这一步,我们得先有一个标准。这个标准可以是增加销售利润,提高生产效率,或者研发新产品。不管是什么标准,有标准就有了“选择压力”,用这个标准判断哪些突变应该坚持,哪些应该忽略。

教育:

对好行为要给丰厚的奖励;对坏行为要给温和的惩罚;实在不行,再让惩罚升级。

“积极家长教育项目(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 )” https://www.triplep.net/

“接受与投入疗法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, ACT)” 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us/therapy-types/acceptance-and-commitment-therapy

  • 投入,其实就是要用演化的方法改变自己,也就是突变 + 选择。加入活动中,接触各种各样的人。
  • 接受,这是观念上的自我改造。你得知道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,你得对整个的路线图有个大概的了解。建立大局观和对集体的归属感。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,知道前进的方向,消除抵触情绪,立即行动。

“快速结果法(Rapid Results)”
置身于极限环境,发展潜能。


有演化优势的群体的八个特征:

  1. 要有群体认同感。整个群体应该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,比如为了可持续的美好生活,我们都想把渔场维护好。这也就是所谓“意义”。
  2. 群体成员应该按比例共同承担利益和花费,不能让谁占便宜、谁吃亏。
  3. 每个人对群体决策都有发言权。本地人知道本地是怎么回事儿,决策不能让几个领导关起门来拍板决定。小群体成员本来就不多,应该大家一起商量。
  4. 得有一定的监督。如果有人做出伤害群体的行为,群体得知道。
  5. 渐进式的惩罚措施。一开始发现有人违规,你可以非常友好地提醒他一下。如果不行,再把惩罚逐步升级。
  6. 发生冲突应该公平、快速地解决,不要让矛盾生长。
  7. 群体应该有一定的自治权。本地事物本地决定,不应该由群体之外的什么权威人士告诉我们该怎么做。
  8. 以上说的这些原则可以应用在各种尺度上。我们说的是个人组成的小群体,但小群体组成的大群体也可以这么办,只要把其中每个小群体视为一个个体,各自派代表参与大群体事物就行。

创新中心的特点:

  • 第一,是打破规则、敢于梦想。这个地方得比较自由,能吸引不愿意墨守成规的人。
  • 第二,要开放,要互相听取意见,要合作。
  • 第三,要有互信的精神。创新者得能信任别人同时还能被人信任。在硅谷,如果一个人有损人利己的行为,不用法律惩罚,他在硅谷这个圈里就混不下去了。
  • 第四,要鼓励实验和迭代。创新过程就是突变和选择。
  • 第五,要公平。创新园区里的一个公司不应该谋求对其他公司的什么压倒性的优势,得公平竞争。
  • 第六,允许犯错误,允许失败,还要有韧性,失败了还能再起来。对失败友好的地方,创办新公司才容易,创新才可能。
  • 第七,为了鼓励别人到你这儿来冒险,你可以预先给一笔投资,然后别太在意回报。

总结:对演化论的进一步认知

  • 群体演化思维
  • 文化与基因共同演化思维

启示:

做一个麦田守望者,教育不过分干预,适当引导,自然成长。

文明社会中,“好人”与“坏人”是必须存在的。“好人”教会我们合作,“坏人”教会我们要保护自己。

强化学习思路:改变=突变+选择,随机突变,用已有模式面对突变,保留好的选择,总结好的改变方式。

人有主动性,可以在基因维度外新增加一个维度自我演化,可以在群体层面进一步演化,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境迫使自己演化。
自我演化的诀窍在于确定一定的目标,使自己处于相应情境之中,开启自身的基因开关,有选择的朝着目标前进。


《我们如何学习:大脑为何(暂时)比机器学得快》2020.1

《How We Learn: Why Brains Learn Better Than Any Machine for Now》

斯坦尼斯拉斯·迪昂 (Stanislas Dehaene)

法国 心理学家、认知科学家


大脑是如何学习的?


有些知识是天生的。人脑不是一块白板。先天预装知识和后天学习相配合,通过后天学习不断适应环境。


反向仿生学

大脑与AI学习相同之处:

  • 模型。学习在本质上就是训练大脑内部的模型。模型是真实世界在你头脑里的一个缩影。这个缩影不可能完全再现真实世界,但它应该包含真实世界最关键的特征,它能用于解释、甚至预测真实世界。学习就是训练模型,就是通过和真实世界互动,用数据的反馈来调整那些参数。
  • 分层。模型是分层的,每一层有每一层的规律。分层神经网络————“深度学习”。
  • 监督学习。如何训练模型的参数?提供有效的反馈,是学习的关键。
  • 任意的震动。找到全局最优解需要引入随机的变化。“演化视角”。
  • 无监督学习。自己给自己提供反馈,在行动中不断调整,评判者与行动者。“强化学习”。
  • 抓住本质。避免过拟合。善于忽略。“奥卡姆剃刀”。
  • 内在知识。新知识是旧知识的组合。

目前,机器学习对人脑的仿生仅限于表层。

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这种的思维方式,是人脑目前比AI强的地方。

  1. 抽象概念。抓住本质的能力。
  2. 训练AI模型需要海量数据。
  3. 知识的可传递性。例:看说明书就可以操作。
  4. OneShot。新知识如何加入到旧知识。知识的连接能力。
  5. 内在逻辑语言。推理能力。
  6. 各种知识的组合。

人脑学习的优势,关键在于两个能力。一个是规则,一个是假设。

第一个规则是尽量选择最简单、最小的假设。

第二个规则是注意力。

第三个规则是在“这个”、“那个”、“the”这些冠词之后跟着的,总是名词。

第四个规则是通常情况下,两个不同的词不会指代同一个东西。


《为什么:因果关系的新科学》中,AI学习因果关系,但还是很初级。


人脑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则的?

  1. 天生的。“规则的规则”——————元规则。

  2. 我们自己在大脑里先创造规则,再去验证规则。————假设与检验。


假设

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————“贝叶斯方法”

观点随着事实发生改变————观点从何而来————自己的假设

猜测规则,验证规则,就掌握了规则。

步骤:

第一,使用思想语言创造各种假设的规则;
第二,在实践中验证这些假设,找到最可能的规则;
第三,用这个规则去学习。


每个人一出生,其实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。

你可以用思想语言自行推导所有的假设,你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猜测,剩下的只不过是调整那些猜测的可信概率而已。

学习的本质不是做加法,而是做减法。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新东西,你已经都会了,你要做的只是验证……


婴儿一出生就已经自带一些关于物体、数字、人和语言的“隐形知识(invisible knowledge)”

通过判断婴儿对观察事物的意外程度来判断。

  1. 基础物理

  2. 基础数学。对数字的感觉。

  3. 概率论

  4. 生物学

对人脸有特殊的偏好。

  1. 语言。对母语更感兴趣。

“虚拟婴儿计划(Virtual Baby Project)”,就是要像人脑一样,把所有该先天内置的功能全部内置,各个功能区的神经元都连好,完了再进行数据训练。这才是真正的仿生人脑。

每个人一出生都是“自身具足”的。你身上有学习的种子,就好像人人都有佛性一样,你有“学习性”。

学习不是“习得”也不是“回忆”的,而是“验证”的。


后天训练对大脑的影响,总是比先天硬件的差异大。阅读障碍可以通过训练改变。人脑有先天的结构,但是更有“可塑性”


学什么东西都跟练武术一样,本质上是个生理现象。我们的大脑是肉长的,它的好与坏都是因为这个。

神经元的结构

思维就是连接,知识的本来结构就是连接。

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强化现有的一些连接,而不是建立新连接。

连接的加强和修剪就是用贝叶斯方法修改概率。连接加强的规律是 “fire together, wire together”


大脑的四种记忆

  • “工作记忆(working memory)”:短期记忆。短时间记忆一条信息。

  • “情景记忆(episodic memory)”:生活中的经历。情绪波动越大,记忆越深刻。

  • “语义记忆(Semantic memory)”:知识记忆。睡眠时将白天的情景记忆重新编码,形成长期记忆。

  • “进程记忆(procedural memory)”:内隐记忆。肌肉记忆。通过基底神经节记录进程信息。

学习,就是你想要语义记忆和进程记忆,你想加强神经元的连接,你想让知识长在大脑里。


尊重大脑的发育顺序

语言识别的敏感期在出生后的几个月

人类大脑的视觉区域会在两岁之前彻底长好,而第一个月,就是视觉最关键的敏感期

社交能力培养的敏感期在婴儿在 20 个月之前

前额叶皮质固化的速度很慢,一直到青春期还在快速生长,永远都不会彻底固化


“神经重用假设(neuronal recycling hypothesis)”

学习带给我们的新能力,不管你是数学家、音乐家还是抽象艺术家,不管多么高级,都是对人类大脑中早就存在的旧脑区的新利用,而不是开辟一个新的脑区。你不是在白纸上建设一个新功能,而是把大脑已有的功能区域给来一个重新定向使用。

学习改变不了大脑的根本结构,只是把大脑的神经网络变得更敏锐、更精细化而已。这也就意味着,我们的学习要受到大脑结构的限制。


识别物体、识别人脸、识别地点区域


如何提高专注力?

专注力是什么?————使用注意力的能力。

注意力是什么?————对信息的选择。


大脑的三种注意力系统。

  1. 什么时候注意。
    对强烈刺激会有即时反应。
    如果你对自己所学的这个东西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,你学习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兴奋情绪,那你的大脑就会更活跃,可塑性就会提高,你就会学得更好。

  2. 注意什么。
    注意什么,是我们主动把注意力转向的能力。如果不是突然的刺激,每个大脑接收到的都是主动选择的东西。
    专注力意味着你可以选择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,也意味着你不看什么就忽略了什么。“看不见的大猩猩(invisible gorilla)”实验。

  1. 如何注意。
    高水平的学习者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。所谓“如何注意”,靠的是大脑的“执行控制系统(executive control system)”。这是大脑最高级的功能,由额叶皮质主导,作用是督导大脑的活动。
    对专注的自控包括两个方面,一个是控制自己做该做的事,一个是抑制住自己,不去做不该做的事。

学习有两个方法。自己在环境中主动试错,这种方法连动物都会。跟父母和老师学习需要你调动专注力,这个方法看似被动,却是人类特有的能力,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关键。


心理学意义上的大脑可塑性

“开放的头脑”
“智识的谦逊(intellectual humility )”


「初学者的心里有很多的可能性,专家的心里却只有很少的可能性。」
————铃木俊隆《禅者的初心》

技艺的真正秘诀是要永远当一个初学者

“专业技能的最后一步就是初学者心态的第一步:了解你的假设,知道你为什么作出这种假设,以及什么时候去暂停你的假设。”
————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、麻省理工学院 凯文·阿什顿(Kevin Ashton) 《创造》(How to Fly a Horse)


智识谦逊者的特征:

  • 他喜欢学习新知识,他对科学很感兴趣;
  • 他了解自己认知的局限性,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;
  • 他乐于考虑跟自己对立的观点,愿意跟“对方阵营”的人接触;
  • 他对政治议题的观点不极端,对死刑、移民之类的观点没有什么“坚定的信念”;
  • 他善于从多个视角考虑问题,能采纳别人的视角;
  • 他有安全感,相信自己得到了亲友的关爱;
  • 他愿意跟人交往,会倾听他人的声音。

如何做到智识上的谦逊?

  • 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个正确认识,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个题目给别人讲讲。
  • 主动听取不同的声音,避免陷入“确认偏误”。
  • 偶尔见识一些伟大的山川景色或者了不起艺术作品,让自己产生一点敬畏感,有时候能让你更谦虚。更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互相关心、合作互信的人际关系,你有充分的安全感,才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改变自己的想法。
  • 经常提醒自己要有“成长思维模式” ,告诉自己你的大脑仍然是可塑的。

积极参与的学习

积极参与的关键是随时提出自己的假设,预测这个知识点将是什么,然后验证老师讲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。为此你应该主动思考、主动探索。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新学到的知识,对知识有自己的想法。而这一切的前提,是学生必须得明确地、深度地领会知识。

科学学习的“积极”,是认知上的积极,而不是行为上的积极。

好奇心,是保持学习速度的机制。好奇心,由“你想知道的知识”和“你现在已经知道的知识”,之间的那个差距,决定。

“最高学习效率 = 15.87%”

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,也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。老师把学习材料喂给学生的速度,得正好适合他的好奇心水平才行。

对于学习来说,有结构、有层次的真知识,能让你的好奇点沿着从低往高的方向迅速转移。


重新认识“反馈”

反馈提供了意外,让本以为知道的知识提出了意外的效果。

学习的过程就是:猜想 → 反馈 → 改进,这是一个贝叶斯过程。只有当这个反馈对你来说是一个“意外”,让你调整了自己的思维模型的时候,才是学习。

并不是答错了才是意外,只要能调整你估计的概率,就叫意外。验证了一个猜想也叫反馈。能降低不确定性的任何信息都是有效的反馈。学习,就是降低世界在你心目中的不确定性。

反馈只有两点最重要:一是及时,二是准确。所以要多用有监督式的学习,这是最高效的。

反馈只要及时准确就行,不需要情绪波动。当面用激动的情绪指出错误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,恐惧会降低大脑的可塑性,会使大脑封闭。学习的第一步是积极主动的预测,而预测需要大胆,需要放松的环境,需要安全感。

测验(即时反馈),而不要名次(消除恐惧)

在一天后、一周后、一个月后这种渐渐拉长的间隔期进行多次测验,是唤醒记忆和巩固记忆最高效的方法。让测验时间占到总学习时间的一半是最科学的。

反馈最好是像游戏那样,一旦发现薄弱点,给你讲一遍对的,马上再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让你练习一遍,然后第二天再测一遍。

教学进度不应该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匀速前进,而应该是把内容给打乱。刚学点新知识、测验了新知识,马上又复习旧知识,让新旧知识按照最符合大脑认知习惯的方式交替滚动前进。

老师应该像医生和足球教练一样,老师的任务是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治理。为此他需要专门负责出题、专门负责测验和分析测验成绩的助手,他需要每个学生的大数据学习档案。也许将来 AI 可以给老师当助手,这是教育的发展方向。


巩固学习成果的好方法:睡眠

一个人在学习中付出了注意力,积极地参与,调动了好奇心,获得了有效的反馈,这些还不够:他还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巩固到大脑里,变成快速的、自动的知识才行。

如何巩固?
需要通过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。但白天清醒状态下的训练只是一部分,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,是睡眠状态下的训练。

  • 睡眠对白天经历的回放,是非常精确的回放。
  • 睡眠时候脑神经活动的回放速度,是白天实际经历速度的20倍。
  • 睡眠还可以建立新的思维模型,把新信息和旧信息给联系起来,重新排列组合。

    梦,是大脑在模拟现实,在做思想实验。

尽量在睡觉之前、或者离睡觉比较近的时候学习。想办法在睡眠中唤起你白天特定的记忆(相同的味道)。


启示:

AI的发展路径,内置一些基本规则,然后从规则出发,放入不同的环境。所谓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
通过DL获取基础知识,GPT3,知识图谱。推理学习,RL不断迭代。

每类知识对应固定的脑区,在此区域学习会更加高效。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也可以对应不同的脑区结构。由此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架构的不同适应不同的任务。

把游戏思维用在学习上。讲课能不能讲得刺激一点?教科书能不能写得更引人入胜?教学环境能不能提供一个更沉浸的体验?
教学必须管理好注意力。老师必须随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。
教学的过程中,老师一定要始终让学生知道你的注意力在哪里:你的注意力应该始终放在学生不知道、但是应该知道的那个知识点上。然后学生必须知道你知道他不知道这个知识点。老师的注意力就好像是一种灵力一样,是学习的关键资源。

吸引学生参与的方法:

  • 课堂提问
  • 当场做练习
  • 分组讨论
  • 小组联合完成一个任务
  • 用教具提供直观体验

以问题开场,让同学小组讨论,在不同组间巡视,随时讨论并给与帮助。结尾让小组分享,并总结。
对教师要求很高,引导思路,掌控节奏。

使用有趣的案例。实际中的问题。

借鉴游戏的做法,第一关,新手也能过关,又保持兴趣。一点点增加难度。失败可以重来,直到熟练为止。

教学进度不应该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匀速前进,而应该是把内容给打乱。刚学点新知识、测验了新知识,马上又复习旧知识,让新旧知识按照最符合大脑认知习惯的方式交替滚动前进。

充分利用人天性的“好奇心”,教学时设计小目标,才能不断达到大目标。

别读无聊的书。太简单太难都不好,读你最感兴趣、读着最爽的书。

保持谦逊:
两个最自以为知道的不知道:站在今天看历史,站在结果看原因。
很多时候,眼光只能看到一个方向,思维论证仅仅是为了突出存在感。

多将自己所学放到现实中去,碰触几次边界才能知道自己认知的边界,才能不断突破和成长。

录自己的视频。反复反馈。

继续学习:

  • 《夜脑》,如何利用睡眠学习。(每天听本书)
  • 《上学记》,何兆武
  • 《自学的学问》,精英日课3

关于教学

1
2
3
4
5
6
7
8
9
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
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
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。
它没有声响,
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,
做好自己的事,
走好自己的路,
然后,
任由改变自然发生。
  • 在面对任何问题时,假设自己是一名普通学生,先顺着学生的思路,尝试用他们能看懂的推理过程,一步步推导出背后的解题思路;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,最高效、最漂亮的解题公式是什么。

  • 题目贵精,不在于多。善于从不同角度发掘问题的本质。

  • 重要的是思考方式,是怎么想到的,为什么这么想,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。

  • 不要给答案,要设计一条路,让学生走上去,自己找到答案。路上要有美丽的风景,可以观赏,可以走入岔路,但最终还要回来。

  • 教育在于引导,如何提出问题,如何质疑,如何思考,如何动手,如何吸取教训,如何讲给他人

  • 从实践的维度入手,从简单的最小成品开始

  • 学习分享

  • 理解一个概念是对这个概念最大的馈赠

  • 知行合一,用故事引出例子,用例子来教学,在例子中引出理论,用理论反馈实践

  • 把道理包装成一个故事,设置悬念,就好像写剧本一样安排剧情,去吸引学生。最好还能动之以情,去打动和说服学生。教学是一门艺术。。。

关于教育

1
2
温和而坚定,
信任是最好的期待
  • 态度

  • 榜样

  • 规则————坚持

  • 有针对性,非刻意的引导

  • 自我管理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

关于心理与思考

1
2
3
4
God, 
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,
courage to the things I can,
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.
  • 我们讲话,不只是要告诉别人我们想的是什么,而是要告诉自己我们想要的是什么

  • 你是一切问题的根源

  • 挑剔他人容易,正视自己最难。

  • 什么是妄念?

奢望不可能发生的

过早的想要得到未来要得到的

  • 鱼问:水是什么?

最明显,最普通,最重要的关系,往往是最难发现,也最容易忽视的。

关于时间管理

  • 时间不可管理,时间一直在流逝。时间管理其实是自我管理

  • 事情的三个维度:重要性,紧急性,意义

  • 从意义的角度去对待任务。根据意义做减法。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拒绝的过程。

  • 如果能自动化,就花点时间自动化。自动化对时间的意义,相当于复利对财富的意义。

  • 如果这件事情别人可以做,就让别人做,即使他现在做得不如你好。

  • 如果要做,就马上专注的高效去做

  • 忙碌和高效之间差别巨大:忙碌=做很多事;高效=以尽可能好的方式做最重要的事。忙碌会蒙蔽你,让你以为自己在进步,但实际上高效才会真正推动你前进。

关于行动

1
行远自迩,登高自卑 ---《中庸》
  • 先开始,再完美

    1
    2
    3
    宏大的目标要分解成自己内心可以承受的小部分,10分钟哪怕5分钟都可以专注能做的小事
    排除能够干扰我们的其他可能
    做一些积极的主动都轻微改进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
  • 你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开头,但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结尾 — C. S. Lewis

  • 做事必有输出,做事必有输出,做事必有输出

  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

  • 保护一个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快速实现

  • 顺其自然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,而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

  • 问题不能由导致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

  • 面对困难,如果必须克服它才能前进,除了克服它,别无他法,不可能绕过去。

  • 像外行一样思考(不拘泥于成规),像专家一样实践(谨慎的验证猜想)

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到了火焰山,前面走不过去了,八戒问,为什么我们不朝没有火的地方走啊?唐僧反问,哪里没有火啊?八戒说,往东往北往南都没有火。唐僧又问,哪里有经呢?八戒说,往西。接下来答案不言而喻。

  • 清单管理(提醒,坚持,习惯,记录)

  • 如何演讲

信息不是用来传递给人的,而是用来打动人的。—史蒂夫 乔布斯

1
2
3
4
三幕
第一幕:起始,背景,现状,遇到的问题(引起兴趣)
第二幕:如何解决,三个方面
第三幕:结尾,解决的效果

关于目标

1
2
3
4
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!

Jason Baldridge:我经常被问到,学术界与工业界该如何权衡。2005年,当我自己考虑是去Google还是UT Austin时,我也这样问过Peter Norvig,他说: “我一直在寻找自己能做的最重要、最有价值的事,在哪做倒没那么重要了。”

  • 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

关于反思

1
日三省身,自己跟自己对话

  • 反思的目标在于养成自省的习惯

  • 态度:对自己诚实,对自己负责

  • 要素:抽身而出,放下情感,转换角度,指导实践


  • 反思什么?

今天完成了什么?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?这是重要的并且有价值的事吗?

计划了却没有完成什么?什么原因没有完成?如何更好的制定计划?

有什么特别的事?对这件事有什么感触?

今天的效率还能提升吗?做了什么无关紧要的事?有哪些事可以交给其他人做?

有什么重要的事情?做这件事的时候有考虑过吗?做这件事的逻辑是什么?有考虑周到吗?还有其他方案吗?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?

读了什么书?有什么灵感的触动?与之前的知识或当前的领域有什么关联?

你希望被人记住什么?(终极目标,人生意义)为了这个目标做了什么?


  • 对事情的反思

观察结果

研究假设

校正假设

联结

找到更好的方案,行动验证
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