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讲逻辑的世界里的逻辑艺术》2018

from 得到 精英日课3


The Art of Logic in an Illogical World


什么是逻辑?

讲理。。。


逻辑vs数学

  • 数学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之上。是绝对的,讲理的。是对抽象世界的研究。
  • 数学是绝对正确的。数学知识只能发现,不能创造。
  • 数学,是用逻辑方法研究逻辑事物的学问。——————抽象思维
  • 逻辑推导,并不增加任何新的信息。它只是让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。
  • 所以逻辑推导的结果是永远正确的。
  • 数学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,是“柏拉图世界”,是“逻辑世界”。
  • 真实世界里的东西总可以做各种解读,只有抽象世界里的东西才是绝对的。

看清事物本质
进行类比和推广
消除歧义(对概念清晰定义,用讲理的方式说服与被说服,不讨论模糊的价值观方面的问题)


逻辑的用法————推导

A ⇒ B,意思是如果 A 成立,那么 B 就成立。这个推导是可以传递的, A ⇒ B, B ⇒ C, C ⇒ D,那么就有 A ⇒ D。

三段论

如果得出不同的结论,那么:

假设是什么?
分歧点在哪里?
对概念的定义是否一致?


常见的逻辑错误

  • 逆命题————因果倒置

一个命题成立,完全不代表它的逆命题也成立。

A ⇒ B,我们称之为“命题”。命题是有方向的。如果命题 A ⇒ B 成立,我们说 A 是 B 的“充分条件”,B 是 A 的“必要条件”。调转方向,命题 A ⇒ B 的“逆命题”,是 B ⇒ A

  • 否命题(极端否定)————非黑即白

命题:吴亦凡是个好演员。 极端否定:吴亦凡是个坏演员。 逻辑否定:吴亦凡不是个好演员。吴亦凡可能是个平庸的演员,但不等于他是个坏演员。

你要否定黑,不一定非要说它是白的,灰色足以否定黑。出手如果不合逻辑,它就是脆弱的,它就会遭到合法的反击。

  • 事后应该指责谁————逆推或和

如果一件事是几个原因综合促成的话,那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原因不成立,这件事就可以不发生。也就是说,从逻辑上讲,你可以指责任何一方。如果你一上来就专门指责某一方,那就恰恰是不合逻辑的。因为各方都可能出问题。

  • 笼统陈述

夸张说法,用全集描述子集,例:“男人没一个好东西”。主要目的在于强调感情。

解决之道:加限定语“在某种意义上”,能让你的言论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• 稻草人攻击

你说的明明是A,他却把你说的等效成B —— 然后因为B不好,所以他说你说的不好,由此引发争论。他攻击的不是原本的你,而是他想象出来的一个稻草人。

如果一个人在逻辑世界里生活了太长时间,他和人打交道就会有困难。而如果一个人在感情世界里生活了太长时间,他和世界打交道就会有困难。

我们讲逻辑也不必排斥感情,感情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武器,逻辑和感情并不是互斥关系。


逻辑,总是要求你稳一点、慢一点,说得浅一点。逻辑要求我们不被感情挟持,保持理性的克制。这么做绝不是软弱,讲逻辑才是最硬的、能确保自己不受攻击的力量。

讲逻辑,有理有利有节,你在任何争论中都会立于逻辑上的不败之地。


我们学逻辑不是为了打击别人。我们应该使用逻辑分析,去理解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,看看我们的分歧到底在哪里。很多情况下,是因为大家处在不同的情境,看问题的视角不同。

逻辑只是对真实世界的一个抽象描述,不符合你逻辑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错的,很可能只是你们抽象的方式不同。


供给侧的逻辑使用者

主动改变这个各说各话的局面,我们应该发挥自己逻辑分析的特长,给别人提供逻辑服务。

智者,应该帮人们互相理解。

很多争议都是因为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。很多争议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情感频道上。“在某种意义上”,可能每个说法都有道理 —— 而我们要做的是体察他说的到底是哪种意义。

想要质疑别人时,先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观点阐述出来,再问问对方自己说的是不是对方的观点,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沟通。学习更多的概念不是为了炫学,是为了让我们大脑里拥有更多的知识背景,学习不是为了脸面,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有所建树。


逻辑与直觉

两个悖论:芝诺悖论,罗素悖论(理发师悖论, 集合论对此悖论有解:理发师和他理发的那些人不在同一个层,所以他不会给自己理发。)

在逻辑上想明白一个问题,和从直觉上理解一个问题,是两码事。逻辑可以帮助直觉,直觉有时候也能帮助逻辑。逻辑和直觉不是互相排斥的。有时候仅仅在逻辑上“知道”还不够,你还需要在直觉上“感到”。如果你不能“感到”它,你用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 —— 你必须把它内化成感觉才行。

学数学不要死记硬背,要理解,要内化,知道它抽象的底层意义,就绝对不会用错。

数学家研究数学,只有最后写出来的证明才是纯逻辑,思考的过程其实是直觉的,需要靠各种形象化的例子。
费曼有个著名的说法: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语言给一个外行解释一个东西,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东西。你只是在逻辑上知道,你没有感受到。费曼总是用形象化的、直觉的思维考虑哪怕是最抽象的问题。


怎么提高内化水平?

关键要练习更高层次的推理,不要停留在浅层。这就意味着做数学题一定要慢慢加难度,不要搞低水平重复。学了这一层,把这一层当做默认信息,上高一层。在高一层运用熟练了,再把那一层当做默认信息,再高一层,功夫得这么练。


真实世界里的逻辑

如果你想纯粹靠逻辑生活,首先你没有那么强大的逻辑意志力;其次直觉会对你有帮助;而且哪怕在理论上,真实世界也不是纯逻辑的。



思圆行方————灰度认知,黑白决策


讲原则,最符合逻辑的做法,是效法数学。数学讲“公理” — 也就是无需证明的事实,是逻辑推导的起点。

讲原则,你才能讲逻辑,你才是讲理的,你说的话才值得听,你的行为才是可预期的,别人才会和你合作。

如果一个人没原则,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,那就绝对不能让他承担任何重要的责任,这样的人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。


找到自己的原则

停地追问自己,我为什么这么认为?一直追问到没有为什么、我就相信这个,为止 —————— 那就是你的原则。

效法数学的精神,原则应该是分层的,越深层的原则越少、越简单、越不容违反。

从最底层的几个原则出发,去随时审视和判断自己的决策,你的行事就会非常笃定。别人看你特别靠谱,你自己看自己也有一种荣誉感。


决策的缓冲区


黑白决策的最高境界————中庸————坚守原则,并有一定的灵活性

中庸是主动的,遵守原则但不为原则所困。


有时候不讲逻辑是一种表达方式。不讲逻辑,可以传递强烈的感情。相对于精确的逻辑表达,感情表达之所以容易引起误解,是因为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所处的思维情境不同。他默认和你处于同一频道,你应该能理解他的意思,但是你不在这个频道。


逻辑与类比

类比要求我们抓住本质,忽略细节。这其实就是抽象思维。

类比,就是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,举一反三。

类比是分层的,如:两个具体数字的加法,加法运算,二元运算。

当人们争论一个类比对不对的时候,其实是在争论原则。类比并不是纯逻辑。A 和 B 有共同点,你不能说因为 A 是对的所以 B 也是对的。A 和 B 可以类比,不等于 A 和 B 是等效的,他们只是在某一个原则下相似而已。

类比可以让我们举一反三,类比可以启发我们创造新事物,类比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和别人的原则,类比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各方的分歧所在,类比可以帮助交流思想……类比的背后,是高级的抽象思维。


逻辑的修身路线

  • 讲逻辑
    讲理,演绎闭合。有一个像是数学公理一样的信念体系,然后你的各种论断、观点、立场都能从这个体系中通过逻辑推导出来。

  • 讲理性
    信念系统是不是开放的,是不是可改变的。开放和可改变的系统更值得相信。稳定不等于绝对不变。科学方法(框架)是我们在有限条件下得到正确结论的最好办法。

讲科学相对宗教是更开放的信念系统。

框架代表了程序正义。经过了框架如果还是出错了,这个错就不在你 —— 这和你自己坐在书桌前拍脑袋瞎写绝对是两码事儿。故意造假那是人品问题,使用未经认证的信息是智商问题,框架体系可以保证你的人品和智商都没问题,你就不受指责。

讲逻辑,而且有一个程序正义的信念体系,你就是一个“讲理性”的人

  • 讲力量
    增强推理力,例:下棋能想多少步。。。
    高手得能从一个抽象模型出发,以公理或者基本信念为基础,经过很多很多步的、交叉的、网络式的推理,构建一个庞大的理论,得出新鲜的、可能违背直觉的、但是正确而且有用的结论。

  • 讲智慧

去帮助别人而且还能把事情做成,你就得跟人交往合作 —— 你就不但要擅长使用逻辑,还得擅长使用感情。


讲逻辑 + 合理的信念体系 → 理性

理性 + 多步骤高效能推理能力 → 力量

力量 + 帮助别人 → 智慧


打赏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Apache License 2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